|
屬會動態| 香港濟寧聯誼會:【國風雅集社】七夕鵲橋圓夢會——向港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時間:2021-08-28 咦?國風雅集! ●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國香港作為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城市,一直以來中西文化交匯,形成其特有的文化氛圍。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風雅集”於2021年誕生,一個聚集了一批喜愛漢服、漢文化的年輕人,致力於文化傳承與漢服推廣的漢服同袍組成的文化社群。 雖然我們成立時間尚短,但是為了使香港市民更好地瞭解到中國文化的內涵、古典音樂舞蹈的魅力、古典服飾禮儀的傳承,我們舉辦參與了許多相關主題的活動。 伴隨端午時節的到來,“國風雅集·端陽快閃”首個活動應運而生,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重要地標——金紫荊雕像前,我們讓香港市民初次欣賞到漢文化的美麗。 7月1日我們有幸被邀請參與到“賀建黨、慶回歸”青年接力跑的表演團隊; 7月中旬我們與墨玉漢服香港分會舉辦了“漢服出行日”; 8月8日我們被邀請在“第九及第十屆國際華服節暨第十一及第十二屆夫子廟會”進行表演…… 在前不久的七夕佳節,我們受“融HUB”之邀,並獲香港濟寧聯誼會批准後參加了大型漢服盛宴“鵲橋圓夢會”活動。在歷史建築虎豹樂園,我們以漢服為詩,以佳節為媒,向慕名前來的香港市民介紹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1 漢服文化作為宣傳傳統文化的媒介在香港接受度的初步嘗試 現場不僅有多家漢服文化社團參與,還有很多學生的創意成品展示。國風雅集社以最具特色的漢服體驗,和以“高度還原古人時尚”為背景的文化社群,引起了現場記者極大的興趣,紛紛要求親身體驗。這也成為現場唯一“被媒體團隊體驗”的攤位。 在兩天的活動過程中,攤位總共接待體驗者達40多位(期間受場地、物資、妝造師人手及精力等限制,平均每天20多人的體驗已是極限),體驗者中不乏大齡阿姨,都市上班族,港青學生,甚至還有小朋友(因服裝限制未能體驗)。其中職場女性成為主力,可以看出,相較於千篇一律的職業服裝,擁有文化底蘊的傳統服飾更受他們的青睞,暗示著漢服擁有融入流行元素的潛力。 體驗者另一股巨大的潛力,即中學生。此次活動期間,有超過10位中三至 中五的學生參與體驗,並且熱情度很高,已加入雅集社社群,期待下次體驗活動。同時,他們表示會帶更多愛好者參與體驗。這表明,漢服文化依然在香港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中擁有很大的認可度。在與學生群體的溝通中發現,通過“漢服”這個話題,能很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且學生們十分樂於溝通,表達出他們對於漢服從最初的喜愛,演變到對漢服文化的熱愛,進而對於中國歷史認知的渴望,達到對“中國香港”的身份認同。 以上事實也證明通過漢服作為媒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戰略是正確的,將傳統文化引進校園的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 2 宣傳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本次活動受到了香港各界新聞媒體的爭相報導:如新華社、大公報、澳門日報、香港商報、TVB、人民網等近30家媒體的報導。期間亦有多個社會相關團體表示出希望與我們有交流及合作機會的意願,這些都表明我們逐漸被認可。 ● 3 漢服體驗、古風飾品受港人喜愛。 活動期間,“漢服體驗”是國風雅集攤位的最大特色,也是“收入”最大的一項。漢服體驗每小時50元;其次是DIY手工製品,即古風摺扇、古風發飾、古風書簽等,每件物品20~50元不等。活動共計約有700元的收入。 因為都是體驗價,象征性“收費”,所以收入不高,但讓我們看到了港人對於漢服文化以及古風飾品的喜愛,證明它們在香港是被認可和接受的,也讓我們有信心未來舉辦更多的活動。 ● 4 意外的收穫——社會責任。 活動結束後,主辦方給我們發來這段文字:“感謝你們為大家帶來了這麼多的幸福和歡樂,連我們攝影師叔叔和虎豹的場地阿姨都被你們感染,一直在說很久沒見到這麼多笑臉了。香港的傷痛已經很久了,真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為大家癒合傷口,促進共榮。” 有個參與了漢服體驗活動的本地中學生向我們說道:”好喜歡你們啊,跟你們一起玩真的好開心!” 2019年的香港動盪不安,直到去年“香港國安法”出臺,社會才逐漸恢復穩定,誠如主辦方所說的“癒合傷口”,漢服活動對於香港來說,或許無法短時間達到震耳欲聾的效果,但是有助於在香港各屆人士、各年齡層次人士之間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媒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