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評論|蓋會霞:中聯辦下基層傳遞了三大重要資訊
詳細內容

評論|蓋會霞:中聯辦下基層傳遞了三大重要資訊

時間:2021-10-09     【轉載】

3.jpg

自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甯在930日深入香港基層,走訪慰問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探訪臨街商鋪和「籠屋」住戶,正式啟動國慶日期間的「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活動之後,中聯辦的各級幹部員工也迅速跟進,紛紛探訪香港社會各個不同行業,與社區基層民眾交流溝通,傾聽民意。 據悉,香港中聯辦幹部這輪大規模的走訪基層行動將持續一周左右,未來將呈現常態化。 那麼,應該如何觀察中聯辦這一部署,此次下基層的活動傳遞出哪些重要資訊?

據筆者的觀察,自駱惠甯主任率先展開這一輪落區活動之後,中聯辦領導班子成員也快速行動了起來:先是副主任陳冬到天水圍的青晉農莊傾聽創業青年的心聲,到大埔警訊座談交流回應學員們的需求; 同時副主任何靖亦走進新界北,就香港未來發展進行調研。 之後副主任羅永綱深入九龍商會傾聽基層商戶的難題和意見; 另一位副主任譚鐵牛亦來到中醫診所集中的銅鑼灣香港大廈,與老中青三代中醫師面對面交流香港中醫藥發展及融入大灣區的問題。

根據中聯辦最新的發佈,領導班子成員,包括副主任陳冬、盧新甯、譚鐵牛、羅永綱、何靖、尹宗華,以及秘書長王松苗近日還集中走訪了住房困難市民,瞭解住戶實際困難,表達中央關懷,傳遞生活信心。

從中聯辦領導幹部們此次“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系列活動的新聞報導中進行觀察,筆者認為此次活動所傳遞出的幾點重要資訊值得我們關注:

一、中聯辦的幹部以實際行動向香港社會展示了中共執政為民的理念,並將把這一優良傳統運用到香港的實際工作中。

走群眾路線,關心民生疾苦,不僅是中共執政理念所決定和要求,也一直是中共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 順民意,得民心,也是中共建黨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根本保證。 駱惠寧就任香港中聯辦主任後並沒有放棄踐行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而是身體力行做出示範。 而且,這已不是駱惠寧和中聯辦官員第一次落區。

去年217日,也就是駱惠寧來港後的次月,他就走訪在港中資企業,考察瞭解疫情防控、市場供應、金融紓困等工作; 之後在228日又前往由在港中企承建的鯉魚門公園度假村緊急防疫觀察中心專案,慰問工程建設者; 去年101日,在結束出席國慶升旗活動後,駱惠寧前往小西灣、深水埗看望住在劏房的市民。 駱主任當時的這些舉動就獲得香港各界的高度稱讚,認為他把中共執政為民的理念和踐行群眾路線的法寶帶到了香港。

如今,駱惠寧再度率先深入基層社區,傾聽市民心聲。 他在探視「籠屋」時表示,香港解決住房問題,最根本、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只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具體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駱主任及中聯辦的領導幹部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真正地以民為本,如何才能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執政的最高理念。

二、中聯辦領導在落區行動中不僅傳遞出中央對香港民生問題的關切,更展現出支持香港破解住房等深層次結構性社會問題的堅定決心。

「耳聞不如目睹啊!」 駱惠寧此番在走訪籠屋時說,親眼見到這麼擠迫的居住條件,心情十分沉重。 他說,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 駱惠寧說,「香港同胞的煩心事,始終牽動著中央的心」, 強調「必須加大力度解決住房問題」,說這既是中央的關切,也是廣大市民的期盼。

香港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社會風波,究其原因,就是與無法化解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有很大關係。 住房問題是香港諸多民生難題中最難解的一個,而駱惠寧在兩次走訪基層的行動中分別探訪「劏房」和「籠屋」,中聯辦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也集中走訪住房困難戶,就是一再傳遞中央對於香港經濟民生問題的關切,展現中聯辦尤其要推動香港住房問題解決的決心。

隨著國安法的實施以及「愛國者治港」的落實,香港社會撥亂反正,步入了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嶄新時期,這為特區政府及愛國愛港力量解決好經濟民生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從過去開展政治鬥爭為主轉為以推動經濟發展為主,從過去內耗與紛爭走向建設與發展。可以說,駱惠寧此次走訪「籠屋」傳遞出了另一個資訊,就是香港的住房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中央已下達「告別劏房」的軍令狀、提出了硬任務硬指標,解決住房問題已成為香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特區政府及香港全社會都必須群策群力,有所作為。

三、中聯辦領導走訪基層傾聽民意,對特區政府施政以及特區官員的作風,是一種示範和啟發,也是激勵和鞭策。

筆者留意到,是次中聯辦領導班子成員的落區活動中,亦看到部分香港政府相關官員的身影。 如陳冬副主任前往大埔警訊時,香港警隊一哥蕭澤頤陪同探訪; 譚鐵牛副主任探訪中醫診所時,港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全程參與。

此外,在駱惠寧930日先行「落區」之後,筆者也留意到港府的多名政府高官隨即跟進: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在101日探訪住在「劏房」和公屋的家庭,向居民送上水果,並與他們包水餃。 他說,土地房屋是香港社會面對最尖銳的矛盾點,也是特區政府必須全力解決的頭等大事。 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當天也到深水埗及長沙灣探訪「劏房」戶及公屋住戶,亦稱將竭力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為劏房家庭提供支援。 而這幾位港府官員都提到,人民才是一切發展的中心,政府會無懼困難,全力以赴。

香港特區政府基本是一個由英國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以高級公務員為主體的政府。 在香港經歷了重大變革後的新時代,在不斷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致力於解決好本地經濟民生問題等方面,這樣一個政府,要如何接地氣,如何瞭解市民關切,如何幫助市民解決問題,以及如何自己做出決策,而且要確保這些決策是可行有效的,其實是特區政府需要面對的重大考驗。

近來,以林鄭為代表的港府管治班子成員也一再表示,其實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向內地政府學習的。 筆者認為,這種學習不僅是形式上的,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學習的,可能還是怎樣真正把為人民服務,把幫助市民解決問題作為執政的最高理念。 拋棄傲慢和離地飛行,貼近基層並服務市民,應該是特區政府從這次中聯辦下基層活動中得到的最大啟示。

總之,此次中聯辦幹部走訪香港社區基層的活動,實質上也是在向全港宣示「中聯辦不僅重視社會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見,更重視直接聽取基層市民呼聲」,除了向外界傳遞不會「只依靠大商家」的資訊外,更是向特區管治者提出明確具體的施政目標,即只有「廣大市民的生活好了,幸福感強了,香港才算發展得好。」

(作者為山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山東社團總會常務理事)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