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會舉辦會員鄉親觀看山東非遺傳承柳子戲活動 會員表示“非常精彩”7月5日、6日,山東非遺傳承柳子戲在香港高山劇場開演。總會受盧京生先生贈票,組織過百位會員鄉親前往觀看。以下是部份會員合影。 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主任、山東省柳子戲劇團團長李長海(右三)與總會合影 演出廣受好評,多位會員看完之後表示:“非常精彩!”,“能在香港看到山東柳子戲,十分難得”,“期待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演出”。 現場掌聲雷動 柳子戲 清代初年戲曲有四大聲腔「南崑、北弋、東柳、西梆」之説,「東柳」就是柳子戲。柳子戲有近600年的歷史,為山東古老地方劇種,又名弦子戲、北調子、百調子等,流行於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名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子戲在元、明、清以來民間流行的俗曲小令基礎上發展而成,既有北曲剛劲豪放的風格,亦備南戲委婉细腻的特徵,詞句崇尚本色,樸實無華,保持濃郁的民間氣息。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調為主,曲調委婉多變,主要伴奏樂器有曲笛、笙、小三弦,曲牌齊備完整,對於研究明清時期的戲曲音樂具有重要價值。其行當藝術各具特色,特别是淨角表演程式粗獷豪放,氣勢磅礴,不其然令人聯想到山東人豪邁率直的性格,由地方戲曲反映文化藝術舆風土人情的微妙聯繫,饒富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