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聚焦兩會丨山東兩會期間,多位港區委員發表建議和提案,為深化魯港交流合作建言獻策
詳細內容

聚焦兩會丨山東兩會期間,多位港區委員發表建議和提案,為深化魯港交流合作建言獻策


朱新勝:倡建更緊密高效合作機制 深化魯港經貿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政協常委、香港山東社團總會會長朱新勝表示,2024年港區委員積極履職勇於發聲,為特區治理和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期待能夠與家鄉建立更加緊密、更加高效的合作機制,共同書寫魯港兩地合作共贏的美好篇章。」

朱新勝介紹,一年來港區委員聚力於「雙招雙引強動能」,為魯港交流合作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去年初成立「港魯學者協會」,搭起連接國際與山東學術資源的橋樑,推動高精尖關鍵領域的突破與進步;8月舉辦「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香港企業家、教授齊魯行」,為山東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貢獻力量;11月舉辦「魯港教育科技人才引進座談會」,合辦「魯港人才交流會暨山東高校人才招聘會」,構建高校人才與家鄉發展需求之間的高效對接平台。與此同時,踐行「走出去」方針,助力「好品山東」邁上國際市場;繼續擦亮李家超特首點讚的山東在港基層服務品牌「泰山關愛行動」,傳遞來自齊魯大地的溫暖關懷。

58e391195967a19f2fa761bf09d4b7c0.png

「我們將再接再厲,充分聯動海外資源,更好推動家鄉經濟振興和魯港經貿合作。」朱新勝建議構建國際化資源對接網絡,通過線上資源展示與對接平台,結合線下的項目推介會、商務洽談會等活動,打破地域和行業限制,促進資源的高效對接和流動,為魯港兩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和資金提供有力支持。

他還建議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化人才匯聚地的獨特優勢,在香港設立人才引進聯絡站,搭建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吸引海外人才到山東施展才華。進一步加強與海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項目,根據山東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定製化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人才,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朱銘泉:籲旅遊景區突出「美景、美食、美人」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政協常委、香港山東社團總會監事會主席朱銘泉建議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增加齊魯文化對外來遊客的吸引力。在其看來,「一個好的旅遊目的地,一定要在美景、美食和美人三方面有獨到之處」。

朱銘泉表示,山東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稱,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我們有泰山、齊長城、孔府孔廟、大運河等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剪紙、古琴、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的文化產業大有可為。」71aa62a9f365da30ce85b03b0285a63f.png

他建議加強山東文化傳播力度,包括打造一些與歷史文化相關的旅遊節,讓文化和旅遊互相推動,增加齊魯文化對外來遊客的吸引力,進一步吸引海內外特別是遠東和歐美遊客到山東來看山水、品文化,感受山東的深厚文化底蘊,讓山東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文化聖地。「這樣一來,也順應了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我一直宣揚好的旅遊目的地,一定要在在美景、美食和美人三方面有獨到之處。」朱銘泉建議把山東的旅遊行業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在美食方面,就是要在景區的特色美食上下功夫,特別是重要景區附近一定要多設魯菜名店,吸引遊客到店打卡,品嘗地道的齊魯風味;美景方面,除了發揚山東的自然美景,還應該結合山東的文化特色,在景區內多開發相關的文娛表演,不僅能提高景區的吸引力,也可以分散主景區的客流壓力,帶給遊客更好的遊覽體驗;美人方面,則是要進一步加強山東文旅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和精神面貌,用「好客服務」詮釋「好客山東」。


由仲、朱新勝、黃清海、張呈芳、佘靜怡、楊志偉:《利用香港科研優勢 賦能山東科技成果轉化》

由仲、朱新勝、黃清海、張呈芳、佘靜怡、楊志偉等6名香港委員聯名提交了《利用香港科研優勢 賦能山東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議。委員們認為,近幾年,大灣區憑藉政策和地緣優勢,成為香港科技成果在內地轉化的首選地。作為工業大省,山東應增強主動意識,加快建立魯港深層次科技成果交流轉化對接協作機制。

「山東是工業大省,香港高校科研實力雄厚,香港的科研優勢和山東的工業優勢相結合,無疑是強強聯手」。山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由仲表示,山東距離香港較遠,和廣東、江浙相比,在兩地交流上有一定劣勢,應克服地緣劣勢,打通信息壁壘。建議相關部門摸清有關企業或重點產業科技創新成果需求,組織企業主動「出海」赴港,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部門對接,建立聯繫,開啟魯港兩地科技交流合作新篇章;鼓勵山東企業赴港上市,用香港最熟悉最親切的方式展示山東良好形象和強大實力,讓香港認識山東、了解山東企業,增進科技轉化合作意願和共識。

由仲建議深入開展「港澳山東千人行」活動,邀請科技專家、科研人員來魯考察,依託「山東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實習基地」,開展實質性科技交流合作;在舉辦「香港山東周」的同時可考慮舉辦「山東香港周」,通過論壇、考察、小型推介會等方式,加強科研成果和企業需求雙向交流,打通信息壁壘,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更多機會。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逐步推動落實有關人才引進、便利港澳人才發展的政策。目前,港澳人員在執業限制、貸款融資、子女上學、購房和其他生活服務保障、醫保社保繳納方面仍存在不少限制。要創造適合人才落地生根的土壤,為港澳科技人才深度融入山東、服務山東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有利的政策條件和發展環境。」由仲建議組建一站式科技企業服務平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加快港澳人才流動便利化。

他說,科技成果從小試、中試到最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比例並不高,路徑長、難度大,再加上魯港兩地在管理機制、資助環節、資源流動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山東相對缺乏有港澳背景或服務經驗的專業團隊。他建議通過港澳委員、香港山東社團總會等渠道,篩選培育魯港兩地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人才和諮詢團隊,為魯港科技合作提供助力。

謝海發:關於深化魯港專業服務合作,助力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專業服務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和國際化優勢,加強魯港專業服務合作,對雙方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我提出以下提案,希望能為魯港合作添磚加瓦。

一、魯港專業服務合作現狀與問題

目前,魯港在專業服務領域已有一定程度的合作。香港的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機構已在山東開展業務,為山東企業提供服務,部分山東企業也借助香港專業服務拓展海外市場。但合作中仍存在不少阻礙。

一方面,資訊不對稱問題較為突出。山東企業對香港專業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優勢特長瞭解有限,香港專業服務機構也難以精准對接山東企業需求。另一方面,兩地專業服務標準和監管政策存在差異,如會計審計準則、法律服務規範等,這給合作帶來諸多不便,增加了合作成本和風險。此外,專業人才流動也面臨一些障礙,包括工作簽證、執業資格互認等問題,限制了兩地專業人才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二、深化魯港專業服務合作的意義

(一)助力山東企業國際化發展

香港專業服務機構具有國際視野和豐富的跨境業務經驗,能為山東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國際市場調研、跨境投資並購、海外財務管理、國際法律合規等服務,幫助山東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

(二)提升山東專業服務水準

引入香港先進的專業服務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於促進山東本土專業服務機構的改革創新,推動山東專業服務行業整體水準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專業服務品牌。

(三)促進魯港經濟協同發展

專業服務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作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如金融、貿易、科技等,進一步深化魯港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三、具體建議

(一)搭建資訊交流平臺

建立魯港專業服務資訊共用平臺,由山東省相關部門和香港專業服務行業協會共同維護。平臺涵蓋兩地專業服務機構的基本資訊、業務範圍、成功案例、服務收費標準等內容,同時發佈山東企業的服務需求資訊,實現供需雙方的精准對接。

定期舉辦魯港專業服務對接會,邀請兩地專業服務機構和企業參加。對接會設置主題演講、專案推介、洽談交流等環節,增進雙方瞭解與合作。

(二)推動標準和政策對接

成立魯港專業服務標準和政策研究小組,由兩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的專家組成。研究小組對兩地專業服務標準和監管政策進行對比分析,提出協調統一的建議和方案。

在會計、審計、法律等領域,探索建立互認機制。對於符合一定條件的香港專業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在山東開展業務時,給予一定的政策便利,如簡化審批流程、認可部分執業資格等;同時,也推動山東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員在香港的執業便利化。

(三)加強專業人才交流與培養

實施魯港專業人才交流計畫,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山東專業服務人員到香港專業服務機構實習培訓,學習先進經驗;同時,邀請香港專業人才到山東開展講座、培訓等活動,分享國際前沿知識和實踐經驗。

鼓勵兩地高校和專業培訓機構開展合作,聯合培養適應魯港合作需求的專業服務人才。例如,開設跨境業務相關課程、舉辦專業技能競賽等,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四)優化專業服務營商環境

山東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在山東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業務的香港專業服務機構給予稅收優惠、場地租賃補貼等支持,降低其運營成本。

簡化香港專業服務機構在山東的設立審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高辦事效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專業服務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深化魯港專業服務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相信能夠有效克服當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創魯港專業服務合作的新局面,為山東高質量發展和魯港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參考:大公文匯網 華人頭條

seo seo